35岁的设计师,月薪2400,还有救吗?
文|
俗话说“三十而立”,这真是一道刺眼的分割线,从前肆意挥霍的时光,渐渐地把你拉回不尽人意的现实...回想一下你的35岁,它是什么样子呢?如果35岁月薪还不足3k,你有主动反思过自己吗?生活对你一次又一次地暴击,你准备用多少年来改变现状?
1
35岁,月薪2400
前天,第一次公布了自己的私人微信号,一下子加进来上百位设计师,基本都是25岁以下的新手设计师,一位来自成都的设计师说看了我的文章后一直在找我的个人微信号,好不容易,加上了。说自己非常焦虑:35岁了还没有混出个人模狗样,月月拿着2400块的薪水仓皇度日。让我给参谋参谋。
说实话,乍一听“35岁”“月薪2400”,我不由得心头一紧:“这得混得有多惨啊?!”
一线城市应届生也有五六千了吧?就是实习设计师也不止两千四啊!成都的工资水平兴许略逊色于北上广深,但也不至于如此浮夸呀……
偏偏,这就是老杨的亲身经历。
老杨是82年生人,金融专业出身,因为比较喜欢设计,七八年前转行做进入设计行业,目前是成都某设计公司的一名绘图员。在成为绘图员之前,他做过很多的职位,进过家装公司。
十余年换了十多份工作,却始终没有刷出存在感。
他言辞恳切地对我说:“我都这么大了,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、擅长什么,以后怎么走呢?给点意见吧!”
老实说,对于岁数跟我接近的设计师,我可不敢随便信口开河。我这几斤几两,连自己的人生都还没有闹明白呢,哪能做别人的“人生导师”?
这个问题确实难到我了。
后来我问了他具体从业情况,才发现,这事有着很大的必然性。
他前面做其他行业耽误的几年我不说,只说他从进入设计行业开始,基本上每份工作都没有操作一年,有点跳槽上瘾的节奏。而事情背后透着的是他的不如意,以及心路历程。前面的文章里提到过,频繁跳槽的人往往没有很好的结局,特别是老杨这样的设计师,一年能换几次工作,实际上他用来认真工作和进步的时间大打折扣了。必然进步会很慢。
还有一种情况是,很多设计师,特别是眼光不够长远的设计师,会因为几百元的薪资差异换工作,而失去了在这个公司晋升或者突破的机会。因此,涨薪有风险,跳槽需谨慎。
对于跳槽,我有两点建议:
什么情况下鼓励跳槽:
1.公司的理念或者核心业务与你的定位不一样,比如你的目标是成为牛逼的设计师,而这公司是营销型家装公司,几乎没设计可言。
2.有些公司,特别是小公司,基本上刚毕业一年半载的你去后都可以做设计负责人,或者你在公司里啥都在负责,这样的情况下,建议换一个大一些,设计力量更好的公司。
什么情况下反对跳槽:
1.两家公司没多大差别,就是纯粹几百上千的薪水差。
2.自己没想好,只是盲目想进大公司或者某个领域。
2
别人在拼,你在混
我把重要的聊天记录截了屏,随手扔到读者群。群里瞬间炸了锅。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这个点上:“35岁,月薪2400。”
实习设计师阿青 说:“月薪两千四,没有一个女生会嫁给她这样的男人。如果我找了个月薪两千四的,估计我妈会打断我的腿。我要找对象,如果在三线城市,月薪必须六千以上,在一线城市的话,月薪不能低于两万。”
设计者大头小 当头棒喝:“这特么就没有混,只有狗样没有人摸,还问个屁!”
自由职业者尘情 总结陈词:“什么时候努力也不晚,最多大器晚成,更多只是看上去努力,人懒借口多,却又懒得不那么心安理得,所以才有这种问题。”
……
大家议论了一晚上,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。但有一点基本达成了共识:所有的一切,皆由自己一手造成,但35岁才想到改变,令人不可思议。
老杨有点飘,虽说35岁了,至少我35岁时不是他现在的状态,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,也没有很强的拼劲。他告诉我,最初是因为喜欢进入,但后面有点无所适从,看见别人做家装谈单型设计师一月进账1-2万他也去尝试,去了家装公司混了半年发现自己并不是那块料,又回到设计公司做绘图员,绘图不到八个月又感觉太苦,又。。。。
我沉思了一会儿,告诉他:“建议你从现在起好好钻研一门技能。设计行业已经越来越精细化,细分越来越明确,有专门做餐饮设计的公司,有做酒店设计的公司,还有软装设计公司,更有深化设计专业公司 。比如,你对软装感兴趣,那就专心学一样——不要抱着玩的心态,要下定决心去学。”
对于职业定位,我有两点建议:
1.选择一个适合自己,并且你也喜欢并看好的领域,一头扎进去至少3-5年。注意,不是热门或者别人看好的领域。
有人设计师跟我说,如果浪费这宝贵的3-5年又没出现突破,怎么办?你如果在这个领域专研3-5年,不出师也能创业了,所以你即使在这个公司没有突破或晋升,你的前途也会一片光明。
2.职业规划和定位,时间周期至少3-5年甚至更长,1-2年不算规划,只算短期小目标。如果你想走捷径,很抱歉,没有。
3
35岁,拥有一技之长
我问老杨,你有什么特长,或者在哪方面比较强,他琢磨半天,没说出什么。这就可怕了,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,相亲,很多人会顺嘴问一句:你有什么爱好。有部分人会说:没有什么爱好。这样的人往往会让对方心里一紧,没任何爱好的一个人生活是多么无趣。兴趣爱好折射的实际是一个人的品位或者生活情趣,哪怕你就是说喜欢爬山,那也说明你热爱运动,乐观向上。
回到职场,很多设计师去面试的时候,别人会问你,你有什么特长,有人说效果图做的很棒,有人说谈单能力很强,还有人说施工图画的很专业,这都是很大的卖点,你的呢?
坦白讲,我很乐意倾听他们的故事。但不得不承认,有一些事情,即使发生在我身上,我也不见得能应对得多么从容。
记得中学时候上思想政治课,政治老师有句口头禅——曰“防微杜渐”。
那时,“防微杜渐”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答题套路。许多年过去,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,才恍然大悟,防微杜渐或许是最有用的忠告了。
因为,这世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逆的。
任何哪一种变化,都是由一滴一滴开始,从量变到质变。哪怕是火山爆发,也需要地表之下能量堆积到一定程度,不是吗?你能因为现状令你措手不及,就认定自己无能为力?
你用十年的时间去荒废自己的时候,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是怎样的后果?当你混成如今这般局面,为什么没有勇气用十年时间从头再来?
朋友对我说:“你讲几个励志故事安慰一下人家(老杨)呗。”我谢绝了。既已身处荆棘之中,安慰能解决什么问题呢?
西周的姜子牙七十二岁还在河边钓鱼,没毛病;东晋的谢安四十多岁才东山再起,没毛病;北宋的苏洵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,也没毛病。
但问题的关键是:姜子牙下山之前,已经在昆仑山学艺40年;谢安出山的时候,也已饱读诗书、多才多艺;苏洵虽然“开窍”较晚,但其后也苦读十年之久。
你35岁方才幡然领悟,你准备用多少年来改变现状?
虽然说买彩票来钱最快,但有多少彩民买一次就中500万的?现实是,绝大部分人买了几十年也没中五百块。可见,靠运气生存,也不见得比靠劳动生存容易。
而我们大多数人,只能靠劳动生存。这就意味着,你务必得掌握一门看家本领。无论你是从事何种行业,拥有一技之长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。
4
写在最后
我想说,无论你现在混得好与不好,那一定不是某一刻突然发生的事情,所以,千万也别指望立马时来运转。如果35岁以后还没有混出个人模狗样,也不要心灰意冷,从现在开始,一点一点去改变。只要你有魄力悬崖勒马,80岁也还来得及。我在《死也要做设计师的十大理由》中提到,设计是一辈子可以从事的职业,家喻户晓的设计大师都是老大哥级别的,大器晚成的居多,他们把生命都给了设计行业,贝律铭出生于1917年(98岁),高文安出生于1943年(72岁),梁志天出生于1957年(58岁),隈研吾出生于1954年(61岁),安藤忠雄出生于1941年(74岁),刚刚离我们而去的Jaya Ibrahim出生于1948年(67岁)。。。。是金子总会发光的。
当然,如果你还没到35岁,也可以提前考虑这些问题了,不要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才手足无措,别不信,你狗急跳墙的样子不会有多好看。
35岁,既不是人生的顶峰,也不是人生的低谷,充其量也就是个中场小憩。身经此时,有人在拼命,有人在偷懒;有人在喝大酒,有人在喝西北风。
这是一个聊胜于无的分水岭——前十年多一份努力,则后十年少一丝遗憾。
So,年轻人,不拼一把,你确定余生睡得好觉吗?